【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联盟】智库副理事长陆地:文化是“锦”,科技是“花”,应做到锦上添花发表时间:2022-06-17 17:47 第六届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国际峰会将于本月17号举办,近日,作为本届峰会主论坛主持人、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副理事长陆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的专访,解读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意义以及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关系。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采访 问一:我们总说要促进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对于文化产业的意义何在? 数字化在文化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改造的意义,即数字化作为一种技术和手段,可以对传统文化产品的形态及功能进行改造,以数字科技增加或丰富传统文化产品形态、功能上的多样性。 二是塑造的意义,即数字技术可以对数字产品、数字产业、数字市场等形态进行重新塑造,依据需求塑造和构建不同的形态、业态。 三是制造的意义,就是说和传统文化产业的制造方式相比,数字技术的应用无疑让文化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数字技术在制造领域可以大显身手。 四是创造的意义,即数字技术可以推动改善文化产品的生产环境、文化产品的形态和文化产品的物理空间等,使得场景、舞台这样的外在环境和空间创造具有极大的可塑性,更容易让原来条件下做不到的创造想象转变为现实。 问二:像影视产业、游戏产业等本身就具备一定数字化属性行业是否意味着无需再进行数字化的探索? 影视产业和游戏产业本身是非常适合发挥数字技术作用的行业。数字化包括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两个方面。数字技术本身需要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才能保证数字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本身可以成为一种艺术,也可以为其他艺术的创造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和表现方式,进而促使其他文化艺术不断创新和发展。艺无止境,技无止境,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发展更无止境。所以,数字技术在影视和游戏等文化艺术领域有无限发挥的空间。 问三:从企业的角度出发,许多做内容的企业都越来越注重科技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您认为文化企业该如何加强在科技领域的布局?如何做好数字化转型? 传统的文化企业向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企业做好数字化转型可以循序渐进,首先可以在自己企业产品的生产制造领域大力引用和运用数字技术,其次可以在人力和资产管理领域积极引进数字技术,再次可以在内容品牌传播环节大力采用数字技术。文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取决于各自的经营定位和企业的资源优势以及未来的市场定位、战略目标。这几点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方向,甚至能否转变成功。 问四:企业在进行数字化的过程中会不会出现过于倚重数字技术,而忽视了内容质量的情况?该如何把握科技与文化两者之间的平衡? 做好科技和文化之间的平衡,首先要明白数字化和数字技术本身是一种“工具”。工具是为内容服务的。文化企业如果把技术当成目标或内容便会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一种新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在开始阶段总会给观众、消费者带来新奇感,但是很快这种新奇感就会消失,最后起作用的还是内容即文化本身。从科技和文化的关系上来说,文化是灵魂,科技是手段,是文化的载体。“载体”是永远为灵魂服务的,这一点不能本末倒置。再好的筷子也不能当饭吃。否则,任何高新技术都会被市场和观众淘汰。 问五:近两年歌曲、游戏、影视、图书等不同载体都有着大量新作品涌现,受众在感觉到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产物更加多样丰富的同时却也发现能称为经典的“精品”却并不多,您认为问题出在哪里? 要做一个领域的“精品”是一个复杂的创造工程。它首先需要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和政策环境。创作者即人的精神状态是放松的,人是自由的,创造环境是宽松的,创造出来的产品才能够有创意,有精气神。反之,人本身是在压抑的一种状态下,那创造出的产品也一定是个死气沉沉的东西。所以,要想创造出精品,最重要的是营造宽松优越的创作环境、创造条件,解放创作者。人只有在创作中充满活力,作品才能充满活力。 网站编辑:杜伊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