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边传播研究网

《疫情背景下国际舆论牌场上的“斗地主”》

发表时间:2020-04-11 16:44作者:陆地



美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今天超过50万了,我们为美国人民这一本有可能避免的遭遇感到难过。天佑中华。经过万众一心、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在几乎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终于将烈火燎原般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基本扑灭。但是,围绕这次疫情的国内外舆论战却愈演愈烈。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企图把这次疫情说成是来自中国的祸水,把他们描绘成一个受害者的角色,藉以增加中国的心理压力,挑拨各国对中国的怨恨,甚至逼中国为全球抗疫买单,抵消各国人民因为中国的援助而对中国产生的好感,用心险恶。此外,疫情已经蔓延到欧美各国,股市和油市大跌,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以及欧盟已经使出浑身解数救市,效果甚微,前所未有的全球经济大萧条伴随着欧美越来越严重的疫情已经悄然到来。

这是一枚来路未明或将改变全球政治、经济甚至军事格局的神秘病毒,中国应当审时度势,及早布局,因势利导。目前,中美博弈已经由暗到明、由局部到全面,舆论战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下的世界舆论场犹如牌场上的“斗地主”,因为中国现在手握一把好牌,所以,被深陷疫情泥沼中的西方国家和印度、巴西等一些受到蛊惑的国家不约而同地视为“地主”。他们对中国欺罔构陷,无所不用其极。因此,中国的言行是否得体,国内的舆论是否着调,攸关中国在世界格局巨变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巨变后的位置。中国不想当“地主”,但时势造英雄,天降大任也难辞。况且,发挥得好,“地主”也是可以赢牌的。只是,网络世界,言无内外,官民舆论,稍不留神,即有可能给中国带来无妄之灾,不期之祸。那么,如何应对呢?我认为,中国的对策就是八个字:谨言慎行,做好自己。

谨言,就是官民舆论场在一些敏感问题上立正站稳,毋逞一时口舌之快;

慎行,就是不论是无偿援助还是有偿援助,一定要有求而后应,三思而后行,切勿以救世主的姿态,广布恩施,否则,必然自寻烦恼;

做好自己,就是要明白这是一场比体力、比耐力、比实力的持久战,剩者为王。国内疫情虽然被控,但是,经济却有失控的危险。中国必须迅速调整战略,转变思路,优先把国内的事、经济的事、民生的事做好,从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尽快调整到周边中循环、国内小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上来,做好经济上长期自给自足的心理和现实准备。不出大错,不事张扬,固本培元,行稳致远,任凭国际风浪起,稳坐亚洲钓鱼台。

那么,中国这个国际舆论牌场上的“地主”该怎么“斗”呢?笔者认为,好牌要打好,切忌骄气行事、意气用事。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尽量避免媒体与民众的自我膨胀和相互误导。

中国抗疫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确实可喜可贺,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高兴之余,应加大反思和总结力度,更不能放松对疫情反弹和境外输入病例的警惕和防控。特别是在境外200多个国家都在艰苦抗疫的大环境下,中国人或者中国的舆论如果显得高兴会招来很多国家或舆论的反感。沈阳一家酒店3月20号开业,竟然大门外悬挂出一幅“热烈祝贺X国疫情”的红色标语。如果说有的老百姓只顾痛快不顾大局乱说乱写、有的公民媒体见猎心喜又闻必录或可谅解,但是,有的官方媒体抢发这条“恶搞”新闻并配图通过网络向国内外大量传播,就有点缺心眼了。可以不夸张地说,这一条消息足以抵消中国对外援助十亿元的效果,影响十分恶劣。可是,这条该删的信息有关部门却反而至今没删,任其在网络上流传。无独有偶,后来又有两家央媒报道意大利一位叫雷穆齐的专家说疫情来源于意大利,结果遭到这位专家的激烈反驳,反过来指控中国是疫情原发地。由此可见,疫情时期,饭不可以乱吃,话也不可以乱说。一些媒体的记者只顾抢新闻,却缺乏起码的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更不要说全球战略意识了,结果很可能抢到的不是“新闻”,而是一颗“烫手的山芋”甚至是别有用心者扔来的“手雷”。因此,在全球抗疫的敏感时刻,中国公共媒体和公民媒体一定要谨言慎行,尽量避免国内舆论和对外传播的“过”与“不及”。中国目前已经向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援助了超过一百亿美元的各种抗疫物资,但是,种瓜得豆,送花留刺,目前却陷入了一场抗击全球对华负面舆论的苦战之中。其中的教训值得深刻反思。


二、不要大肆宣扬我们赢了,更不要动辄叫人“抄作业”。

其实,疫情面前没有赢家,都是输家,只是输多输少而已。我们的媒体可以适当地宣传中国抗疫的成效,但重点要放在展现我们的艰难困苦和牺牲以及为阻击病毒、防控疫情向世界各国扩散所作的一切上。如果过分渲染中国疫情防控如何有效、如何彻底、如何轻松,将不但会增加国际对中国加大援助力度的期望,更会引起欧美一些国家的嫉妒恨。中国的疫情虽然基本被遏止,但是,无症状感染者大有人在,稍有不慎,第二波疫情就可能反弹回来;而且,在全球疫情汹汹的大环境下,国际输入性病例有增无减,随时可能造成新的大面积传染。因此,无论是从实际情况还是传播策略上来说,我们都不宜说我们已经赢得了这场抗疫的胜利。中国应当告诉世界,我们还在和新冠病毒的残部和暗藏者做最后的搏斗,我们是在整体“未愈”、战场未清、自身仍有很大需求的情况下给各国提供的援助。这样的援助“含金量”和国际传播效果都会更高。说话留有余地,行动才更加自由。如果因为援助没有满足所有国家的要求而招来不满,或者因为给多给少而使朋友反目,那就是花钱买冤家了。中国历史上因为援助招来的“白眼狼”可能比交来的朋友更多,教训深刻。

中国的对外援助不仅仅有物资的东西,还有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但不能把别人学习、搬用自己的抗疫方式简单地叫做“抄作业”。这种叫法自己很受用,但是,很伤受援者的自尊心,援助效果或传播效果不会很好的。


三、不要拿中外体制进行简单的优劣比较,谦虚比骄傲传播效果好。

中国抗疫虽然惨烈,但是,总体上来说打得很漂亮,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很多外国人和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但是,国内也有一些媒体和网民借此无限拔高我们的制度优势,贬损其他国家的制度缺陷。如果是网民这样说,可以不管,如果是官方媒体也无所顾忌地这样说,则可能带来传播的反效果。为什么呢?

一是抗疫成功的并非只有中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的抗疫也很有成效。

二是中国可以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但不能说只有自己的方法最有效。即便真的最有效,也不能自己说,而应该由别人来说,由病人来说。

三是容易招来反感。每个国家的国情和文化不同,抗疫的方法和标准也不同。我们可以说自己的体制好,但不能说别人的体制不好,更何况我们的体制还远非完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自尊心,欧美更是对自己的体制近乎自恋,对我们的体制深恶痛绝。所以,中国媒体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展示,少评价,勿炫耀。


四、好心和驴肝肺常常混淆,切勿陷入“援助”的“多难”境地。

对外援助是对外传播和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君子周急不周穷。在中国抗疫的紧要关头,日本和韩国等给中国送来了一些紧缺的医药物资,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现在,中国疫情稍缓,生产渐渐恢复,已经有能力大规模的对外提供各种医药产品援助了。不过,援助不是撒钱,时机和效果是需要研判和评估的。“碗米成恩斗米成仇“的故事不可不知不防。中国现在已经对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各种援助,广度和数量不可谓不大。但是,中国现在似乎陷入了一种“援助”的烦恼之中。特别是中国对欧美的援助,目前已被复杂化甚至政治化了。处于一种求生的本能,欧美国家在疫情初期医护资源严重短缺的情况下,纷纷向中国求助。特别是欧美国家,纷纷呼吁中国要有大国担当,赶紧向他们援助防疫物资(他们已经忘记了当初自己对中国疫情的冷漠)。中国也没有和他们多计较,在自身还在抗疫、生产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努力挤出一部分防疫物资,及时地向各国伸出了援助之手。可是,听多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援助的感谢和赞扬,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政客和媒体又不舒服了。他们或者指责中国想利用对外援助树立“好人”和“英雄”形象,或者指责中国想发各国的“国难财”,或者指责中国想炫耀自己的制度优势,甚至指责中国的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防疫物质不符合西方的标准,质量有问题。像波兰这种一贯媚美反华的国家,中国都不计前嫌地向其捐助了大量的防疫物资。但是,波兰政府接受完捐赠后,转脸就下令禁止中国的电商进入波兰市场,甚至声称,只要中国的无偿捐赠,决不购买中国的东西。现在,中国似乎不知不觉地被引入了一个多难的尴尬境地:只捐不卖,中国没那么大的经济实力,也不可能做这种冤大头,甚至会被认为是“赎罪”;只卖不捐,说你想趁人之危发大财,定价高了说太贵,定价低了说是劣质品;边捐边卖,说你看人下菜,缺乏大爱,为什么捐他卖我;不卖不捐,说你没有大国情怀,不负责任。捐助别人了,还不能声张和宣传,否则,就是“不体面”,想买好,搞宣传;如果不声张,别人不知道,又说你什么都没做,不作为,不义气。总之,中国就像一个掉在“塔西佗陷阱”里的人,做不做都有问题,怎么做都有问题,做得好也有问题,做不好更有问题。

因此,中国的对外援助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把握四点:一是患难之交一定要帮。知恩图报是中国的优秀传统美德。二是周边的邻国一定要帮助。千金难买好邻居。远亲不如近邻。三是国际战略上的好朋友一定要重点援助。援助不能一视同仁,如果像美国、波兰、印度、越南这样明里暗里长期反华的国家和一贯支持中国的巴基斯坦、柬埔寨一样的待遇,谁还愿意做中国的朋友呢?四是无偿援助和有偿援助统筹兼顾,政府援助和民间援助统筹兼顾,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统筹兼顾。马云式的普惠式援助如果不能和国家战略方向一致,则未必可取,甚至会自取其辱。


五、不要随便对外泄露中国的医药产能。

中国官方的舆论(包括两微一端)现在报道的重点应该是恢复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以及凝聚民心、关照弱势群体的生活上,但不要过分宣传与医药物资相关的产能,如暴露中国口罩、手套、防护服、呼吸机、护目镜等医疗用品庞大的产能规模。这可能会吊高一些国家的援助胃口,或者无偿援助给少了不在乎甚至不满意,或者只想要无偿的而不愿意花钱买。前些日子国内一些媒体报道说中国口罩日产量过亿,呼吸机日产数万台,这么大的数量很容易会让一些受援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援助要求,甚至不知珍惜。他们不会想到中国自身的需求很大,更不会考虑到中国要援助那么多的国家和付出多少人财物的代价。国际关系中也存在“仇富”心态和攀比心理。还有的国家认为中国是大国,资源和产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要白不要。适当的模糊会给中国的对外援助提供更多的回旋余地。一览无余,对外援助不但得不到应有的珍惜,甚至会换来不满和怨恨。


六、不要被人带节奏,不能老是美国出题中国答题。

在美国股市四次熔断、新冠病毒确诊案例急速攀升的社会恐慌之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诚信破产、内外交困,现在正在竭力把自己的失误、失职、失信给美国带来的社会混乱和愤怒转嫁给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3月20日,特朗普政府要求国务院和媒体统一口径对外散布是中国病毒和疫情信息不透明害了美国和世界的消息败露,表明美国总统和政府为了推卸责任已经失去道德底线。中国虽然在自身刚刚解脱困境且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已经向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伸出援手,但一旦被特朗普贴上“病毒”原发地的标签,就会让世界很多受援国家情感反转,由谢生恨,把中国的对外援助效果一笔勾销,而且后患无穷,甚至把海外华人置于险境。美国已经有包括反华老手格雷厄姆参议员在内的多个国会议员和一些民间人士以所谓“中国病毒”给美国和世界各国带来疫情灾害和巨大损失为由,要求一笔勾销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扣押中国在美资产,让中国为世界各国疫情带来的损失“买单”或“赔偿”。澳大利亚、英国、印度和巴西的一些人也随声附和,企图浑水摸鱼。他们的如意算盘是,即便得不到中国的赔偿,也可以把中国的名声搞臭。日本的媒体3月20日报道,美国人厌中情绪已经达到最高潮,原因就是特朗普反复传播病毒是中国传播,一切祸害来自中国。中国政府和媒体一定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利用一切官方媒体和公民媒体对这种恶劣的嫁祸于人、逃脱责任的行为予以揭露和反击。一方面,要请医学研究专业人士把病毒的传播和变异机理说清楚,从科学上为中国和武汉“洗冤”;另一方面,中国公私媒体不能一直处于被动接招、疲于应战的状态,要主动出击,不断要求美国解释2019年下半年美国发生的所谓流感致死两万人的真相、2019年7月美军马里兰州德特里克堡生化武器研究所关闭的真相、美国为何2019年10月举办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演习、美国国家医学情报中心(NCMI)和美国国防部为何早在2019年11月就能向白宫提供新冠病毒可能“大流行”的情报报告、为什么很多国家的人从美国回来或从来没来过中国也会染上新冠病毒、为何美国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在一个月内便上升为世界最多?中国的媒体和派驻白宫记者会的记者只有不停地追究下去,让美国不断地解释和澄清,特朗普之流才会没那么从容地造谣生事,至少把这些疑点通报给世界媒体和人民,让世界人民自己去判断是非曲直,进而扭转中国在国际舆论上的被动局面。美国出题中国答题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中国应当成为国际问题的出题者。


七、要从自言自语的国际传播转变为借口说话。

这次疫情的**好处就是让世界很多国家看清了中国强大的社会动员与组织实力以及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也看清了美国的自大、自私和虚伪。很多国外的媒体和公民媒体都自发地比较中美两国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对中国赞美有加,对美国多有指责。特别是欧盟一些国家的公共媒体和公民媒体对美国这次的自私和无所作为都特别失望。即便是美国的媒体也并非铁板一块。特朗普和美国传统媒体的关系很糟,经常互怼。如对特朗普一直不感冒的CNN、发文“别让特朗普跑了”的《纽约时报》、发表社论说“特朗普手上沾满鲜血”的《波士顿环球报》等。中国要和这些媒体保持友好的关系,尽量从原来的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娱自乐式的对外传播转变到假道伐虢,借口说话。在这次疫情中,美国的公民媒体Nathan Rich的《火锅大王》、Trevor Noah的《崔娃脱口秀》以及美籍华人崔宝印的《北美崔哥》都自发地、实事求是地报道中国,传播效果比中国官方的媒体或公民媒体报道更好。别人说自己总比自己说自己更有说服力。


八.要借对外援助和抗疫之机向世界各国竭力传播中医药文化。

中药在中国这次抗疫中大显身手,所起的作用比美国大肆宣扬的西药瑞德西韦要大得多(后者越看越像是美国军方背景的吉利德公司利用中国疫情大张旗鼓地做的一次免费广告)。事实胜于雄辩。中药在中国这次抗疫中功不可没,以前宣传中医国内外很多人都半信半疑或者根本不信,这次中医药不但要利用在这次抗疫中的杰出表现为自己洗刷各种污名,还要为自己正名扬名。因此,中国这次要借对外援助把中药作为一个亮点对各国推介推销,让祖国传统医学中医药尽早走向世界。这从经济上来说可以撬动和带动中医药上万亿元的产业链,从文化上来说可以提高中国的文化自信。宣传中医药并等于说中医药无所不能,没有缺点,更不等于说西医不如中西。要力避厚此薄彼的简单比较,在尊重和学习的态度下实事求是地说明和传播中西医的独特之处。


九、减少国内舆论场的内讧和撕裂,创造条件让国民参与国际网络战。

中国的舆论场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个是官方和民间的舆论内讧严重,严重消耗国内宝贵的网络资源;二是由于网络防火墙的设置,中国国民无法参与对国际反华舆论的反击,官方又由于不可能一一反击和随时反击,致使国外的很多反华舆论由于得不到及时回应和反驳,常常出现一面倒的状况。这种自缚手脚、画地为牢的网络“防火墙”到底是利国还是害国需要转变思路,重新研讨。

笔者认为,官方与民间舆论场的撕裂有两个原因:一是面对同一事实,由于出发点和角度不同,官方观点和民间观点不可能事事时时完全一致;二是社会“游戏原则“的体现。所谓社会”游戏原则“,就是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个人人参与的游戏。但任何游戏都必须分成两方或两方以上才能进行。如果所有人都是一方,这个游戏将无法进行。由于网络“防火墙”的阻拦,民间舆论的能量无法对外释放,所以,中国网络舆论的”互撕“游戏只能变成内部”互撕“。官方也必然会成为”互撕“的各方之一。因此,如何创造条件,让十几亿国民参与全球舆论场的游戏角力,为中国官方舆论呼应助力,不仅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更有很高的现实价值。面对国外形形色色的反华舆论,官媒和外交部发言人不可能时时事事在线反驳。而如果放弃放任,就等于把民间的国际话语权拱手相让。

这次疫情让中国人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空前提高。在新媒体、自媒体大行其道的今天,必须把十几亿中国人的聪明才智释放出来,鼓励和引导国民参与到国际舆论战中。中国要有自信,自信就要开放,开放会进步更快,也会更加强大。因此,中国已经到了正面应战、官民协同迎战国际舆论的时候了。让双方民对民、官对官地在世界舆论场上自由交流、论辩,以理取胜。中国不缺力,更不缺理,何惧之有?要相信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爱国的。一个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几千万海外华人身处异国他乡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经年累月地浸泡在在欧美的反华舆论当中,但仍然情系故国,痴心不改,这次疫情海外华人华侨对祖国抗疫的大力支持便是又一明证。中国人民难道上了几次外国的网络、看了几篇反华文章就离心离德、背叛故土了?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徒增国人怨气而又外授西方人封闭愚民之把柄耳。


十、网络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媒介,更是集思广益的渠道。

水至清则无鱼。网络媒介鱼龙混杂,其实是社会现实的折射和镜像,无需大惊小怪。通过网络,不但可以了解民情民意,还可以把民间的智慧和有价值的意见与观点收集上来,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科学地管理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这是网络价值的深层挖掘,不但非常必要,而且十分重要。因此,网管部门不要为了图省事,不分青红皂白地删除一切与主流观点不一致的帖子,这样只会激化矛盾,制造对立面,加大社会的不和谐。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对网管人员的考核不是看他简单、粗暴地删除了多少“反动“的帖子,而是更要看其收集了多少有建设性的思想或观点的帖子,发现了多少利国利民的人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网络为镜,可以纠政误。








【作者介绍】本文作者系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视听传播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以来,承担***、省部级项目和横向课题数十项,发表周边传播、广播电视与新媒体以及文化产业等方面论文350余篇,专著、编著、译著、诗著等22部。




责任编辑:杨   雪

网站编辑:李怡波










分享到: